物理學為一級學科博士點、碩士學位授予點,物理學博士后流動站,含有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及無線電物理等四個二級學科。作為我校“211”建設的重點學科之一,經過前期上海市重點建設學科“信息物理”,“無線電物理”和上海市“物理學高原學科”的建設,物理學科在師資隊伍、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是上海大學最早進入ESI收錄的學科之一。
學科擁有一支高水準的科學研究隊伍,現有教授33名,其中博士生導師39名(含兼職博導),副教授37名。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1人、中組部青年千人1人、上海千人4人、原中科院百人2人、上海市東方學者10人、曙光學者5人,以及上海市青年東方學者4人等。上海大學物理學科面向物理學科國際學術前沿方向、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上海市產業經濟重大需求,以物質科學前沿問題為對象,形成和發展了以下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超導與強關聯物理、低維與計算物理、量子與信息物理、引力與高能物理、新能源物理與器件以及納米結構物理等。主要研究基地包括上海市高溫超導重點實驗室、上海大學量子與分子結構國際中心、上海大學—索朗光伏材料與器件聯合實驗室、上海大學低維碳材料研究所、上海大學納微能源研究所、上海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上海大學超快光子學實驗室、上海大學定量生命科學國際研究中心和量子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等。物理學科近五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重點項目共40余項, 立項總經費近億元;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上海市基礎研究重大和重點項目等30余項。每年平均在國內外一流學術刊物(如Nature、Science、Nature子刊、PNAS、Phys. Rev. Lett., Phys. Rev. A, B, C, D, E, Appl. Phys. Lett., Opt. Lett.,JHEP等)上發表論文100篇以上,申請和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余項。學科與美國、日本、芬蘭、德國、英國、丹麥,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等國的高校和研究機構保持著密切的學術交往。
物理學科近五年來,已培養博士生八十余名,碩士研究生二百多名。研究生培養曾獲得上海市教委優秀教學成果獎。本學科培養的研究生遍布國內外高校、科研單位和國內外大型企業學科和企業,其中多人已成為學科和企業的骨干力量。
學制:3 年
研究方向:
01.凝聚態物理
02.光學
03.無線電物理
04.理論物理
05.人工智能與量子計算
指導教師:
沈學礎、Jeffrey Reimers、敬超、楊國宏、李春芳、曹世勛、許曉明、辛子華、張愛林、田立君、蔡傳兵、馬國宏、楊希華、查訪星、鄧振炎、陳璽、姜穎、吳紹鋒、葛先輝、曹清、顏明、任偉、Malgorzata Biczysko、敖平、Yuriy Dedkov、Elena Voloshina、E. Solano、陳永聰、張永平、張義炳、龔永勇、查國橋等30余名教授、研究員及37名副教授。
考試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論
2. 201英語一
3. 612普通物理(一) 或 658光學
4. 812量子力學 或 813電動力學
復試科目:
固體物理 或 電磁學
備注:
1、本專業在理學院培養。
2、與中科院聯合培養所對應的單位包括: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上海微系統研究所、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